《龙桥记》
暮春时节,我随三五友人登上了那艘新漆的\"招商伊敦号\"。这铁铸的庞然大物载着我们,在南海的波涛里划开一道白痕,向着越南岘港迤逦而去。彼处的金龙桥,早在我等未至时,便已在游记图册中窥见过它的形貌了。
岘港者,越南之重镇也。其街市之喧嚣,与吾国南疆诸城竟有七分相似。只是那横亘于江上的金色长龙,却是别处未曾得见的奇观。这桥自二零一三年四月便已伏卧于韩江之上,十载光阴,未曾减损其半分威仪。桥长六百六十六米,宽三十七米又半,耗资一万五千亿越南盾,合四亿五千万中国钱。数目之巨,却也算不得虚掷——它既是通衢要道,又是胜景所在,更俨然成了岘港的\"脸面\"。
展开剩余77%桥头的游人如过江之鲫。黄皮肤的多举着相机,白皮肤的则多擎着酒杯。我想,这大约便是所谓\"打卡\"的新式勾当了。有趣的是,中国游客对此桥往往显出几分亲昵,盖因龙本是我族图腾;却又暗生疑窦:越南人何时也拜起龙来了?莫非又是\"东施效颦\"的勾当?
实则不然。当地耆老言道,越南古有貉龙君传说,其民自诩为\"龙子仙孙\"。千年前李朝时,龙纹便已盘踞在帝王的冠冕之上。而今这条金鳞闪闪的钢铁巨龙,倒成了新时代的祥瑞。设计者是美国Ammann&Whitney与路易斯伯杰集团,却将东方图腾熔铸其中,可谓\"洋为中用\"的又一例证。
暮色四合时,金龙便活了过来。每周六、日的晚间九时,这畜生要作三次吐纳——先喷火,后戏水,引得岸上游人喝彩连连。韩江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,酒吧里的玻璃杯叮当作响,游船上的快门声此起彼伏。那龙身在光影变幻中忽青忽紫,倒映在江水里,竟似要游动起来。
我想,桥梁本是渡人之物,此桥却偏要做成腾飞之势。越南人将祖宗的神话铸进钢铁,中国人带着故土的记忆前来印证,西洋人则举着酒杯看个新鲜——这倒成了新时代的\"万国来朝\"。钢筋铁骨里盘踞着古老的魂灵,数码相机中定格着现代的笑靥。所谓文明,大约就是在这样的撕扯中蜿蜒前行的罢。
愿这条金鳞闪烁的巨龙,真能如越南人所期,带来福祉与繁荣。也愿每一个驻足桥头的旅人,都能在粼粼波光中,照见自己文化的倒影。
[1]貉龙君:越南神话中的始祖神,传说中越南最早的王朝鸿庞氏王朝的建立者,被视为越南民族的祖先。
[2]李朝:指1009-1225年统治越南的李氏王朝,这一时期龙纹被广泛用于皇室象征。
[3]洋为中用:此处化用\"洋为中用\"成语,形容外国设计团队将东方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。
发布于:山西省天盈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